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间轶事

朝鲜汉籍里的中国:满清是“夷狄”不配称天朝

2014-01-27 12:05:29 来源: 中新网 作者:张伯伟 作者:
摘要:核心提示:从高丽末期到朝鲜末期,朝鲜半岛每年都会派使臣来中国。到了清代,他们认为满清是 夷狄 ,不配称天朝,所以几乎不用 朝天录 ,而改成 燕行录 或 燕行记 。这类材料现在保存下来的,至少有500多种。近代朝鲜 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到了清代,朝鲜认为满清是“夷狄”,不配称天朝,所以几乎不用“朝天录”,而改成“燕行录”或“燕行记”。

核心提示:从高丽末期到朝鲜末期,朝鲜半岛每年都会派使臣来中国。到了清代,他们认为满清是“夷狄”,不配称天朝,所以几乎不用“朝天录”,而改成“燕行录”或“燕行记”。这类材料现在保存下来的,至少有500多种。

近代朝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张伯伟 ,原题为《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满清是"夷狄"不配称天朝》

张伯伟 文学博士,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近著有《东亚汉籍研究论集》、《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等等。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形象,如果从比较文学意义上看,对异国形象或描述的研究,就被称作“形象学”,这和我们今天要谈的很相契合。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自觉的意识之中。这个形象是对两种类型的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做的文学或者非文学的一种表述。

我们不妨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15世纪后半以下的朝鲜,除了在外交文书上面称日本,通常都是用倭国、倭人,把日本看成是在文化上比较低劣、野蛮的区域,从而形成了一个“日本小国观”。1526到1534年之间所绘的《混一历代国都疆理图》现存韩国高丽大学仁村纪念馆,这幅地图把日本画得非常小。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地图并不总是客观的反映,在这里它是一种意志的反映,在绘图者的意志当中,日本就是一个远远小于朝鲜半岛的“小日本”。

在这样一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来讨论朝鲜半岛汉籍里的中国形象。为便于说明,我将之分为四个阶段:

(一)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到高丽时代,大概是14世纪末(1392年)之前。

(二)朝鲜时代的前期和中期,差不多15到17世纪的中叶,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三)大概有100年,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四)18世纪中叶以下。

核心观点

从高丽末期到朝鲜末期,朝鲜半岛每年都会派使臣来中国。在长达500多年无间断的历史中,这些使团的成员几乎都会留下他们的使行记录。在明代,他们到中国的这些记录大多称为“朝天录”或“朝天记”,因为是到天朝。到了清代,他们认为满清是“夷狄”,不配称天朝,所以几乎不用“朝天录”,而改成“燕行录”或“燕行记”。这类材料现在保存下来的,至少有500多种。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